极星汽车一季度交付量下滑40% (极星汽车一季度)

分类:资讯日期:浏览:80

瑞典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星(Polestar)在4月11日宣布,该公司第一季度交付量下降了40%。尽管电动汽车产业在未来需求方面很受期待,但由于产能和技术开发方面的投资超过了实际需求,导致电动汽车销售增长放缓,企业不得不采取削减成本的措施。极星表示,该公司第一季度交付了7,200辆汽车,较去年同期的12,076辆下降了40%。极星预计,下半年有望通过推出两款豪华SUV Polestar3和Polestar4,来提高交付量,为公司的收入做出贡献。极星计划在2025年交付15.5万至16.5万辆汽车。据悉,极星已在中国交付了1,200辆Polestar4SUV双门跑车,并计划于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Polestar3的全球交付。极星还预计将于8月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向首批客户交付Polestar4,并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交付Polestar4。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投资者的热情逐渐降温。随着销量增长放缓和财务亏损堆积,初创企业的日子尤其艰难。2月份,沃尔沃汽车宣布将停止向极星提供进一步的资助,并将其大部分股权移交给吉利等股东。极星将于4月30日公布推迟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并于5月23日公布第一季度业绩。

全球新能源车市大变样

全球新能源车市大变样

据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 (乘用车)销量为257万辆,同比增长28.5%,市占率达13%,其中纯电动车占9%。主要市场中国、美国和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均保持增长。

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品牌榜层面变动较大。特斯拉还是全球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但后来被一路狂飙的比亚迪超越。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仍保持着领先优势,而特斯拉也通过多次降价努力追赶。其他品牌紧随其后,但队形较去年同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宝马、大众、广汽埃安、理想、吉利排名上升,上汽通用五菱、现代、起亚等排名下滑,东风长城、奇瑞和小鹏更是跌出了榜单20强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谁能笑到最后还要拭目以待。

市场篇

中国:自主品牌“唱主角”从国内“卷”向海外

自年初特斯拉吹响降价的“号角”以来,国内大部分主流车企都卷入了此次降价风暴但结果似乎不尽人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下降4.3%和6.7%,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仍面临较大压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26.1%。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64%,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此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曾在年初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首次突破1000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主品牌,尤其是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唱主角”,各大车企也纷纷表露决心:例如,吉利汽车销量目标16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逾65万辆;长城汽车销量目标1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为40%,超过60万辆,较10.3万辆增长5倍左右。

另外,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重要的增长动力,各大车企都加快了“出海步伐。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其中,比亚迪出口4.3万辆,同比增长12.8倍。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市场纯电动车上牌量榜单日前公布,前两位均为中国自主品牌车型,分别是比亚迪Atto3 (国内为元PLUS)、哪吒V。

政策层面,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赴上海调研期间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强化技术创新,开展车用芯片、固态电池、操作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攻关,完善政策体系,推动研究并尽快明确车购税减免政策,制定加快充换电建设、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支持政策;深化国际合作,加快规则对接和认证标准统一,建设海外政策、法规、标准等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市发展。

欧洲:纯电稳定增长插混“走下坡路”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乘用车销量合计为323.6万辆,同比增长17.5%,尤其是单月销量同比涨幅高达26%。从动力类型来看,纯电动车、油电混合动力车和汽油车销量均实现2~3成的大幅增长,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柴油车的销量出现小幅下滑。

具体来看,纯电动车销量为43.3万辆,同比增长33%,市场占有率为13.4%;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为22.8万辆,同比下滑2.7%,市占率为7%。也就是说,在欧洲乘用车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合计逾66万辆,市占率为20.4%。与之相比第一季度欧洲电动汽车销量为56万辆,市占率为20.3%;2022年全年欧洲电动汽车市占率为23%。

可以看出,在电动汽车市占率方面,欧洲不但没有明显提升,反而出现下滑的趋势,原因之一是近两年来欧洲插混车的销量及市占率大幅下滑。前些年,为了在短期内满足欧盟排放标准,欧洲车企力推插混车型,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由纯电动车和插混车“两分。不过,在欧洲,插混车的环保性一天下”直饱受质疑。欧盟提出“禁售燃油车”的草案时就直接将插混车排除在零排放车型之外,届时也在“禁售”范围之内。感知到政策风向变化的欧洲各大车企近两年来都减少了在插混车领域的投入,全力推进纯电路线,大众集团、宝马、梅赛德斯-奔驰、Stellantis等皆是如此,加快投放纯电新车。这使得欧洲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依然快速增长,而插混车增长逐渐停滞,直至出现下滑。

当然,不同国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以德国为例,纯电动车销量为9.5万辆,同比增长13%,而插混车销量为3.75万辆,同比大跌45%,几近腰斩。相比之下,法国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为6.5万辆同比增长49%;插混车销量为3.65万辆同比增长了25%。至于英国,一季度纯电动车和插混车销量分别为7.6万辆和3.2万辆,同比增长19%和6.7%。另外,丹麦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家的插混车销量也出现下滑。

美国:电动阵容再扩充 补贴名单惹争议

据美国汽车杂志《凯利蓝皮书》的数据显示,美国市场上的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26万辆,同比增长45%创下新纪录。与此同时,美国电动汽车的市占率达到7.2%,同样刷新了纪录。根据《凯利蓝皮书》的预测,美国市场上纯电动汽车销量有望首次突破100万辆。据统计,目前,美国在售的纯电动车型接近50款,而上年同期为30多款。预计今后每个季度,美国市场都会有多款电动新车上市。

从品牌销量来看,在多次降价的助推下,特斯拉在美国的销量保持领先,同比增长25%,至16万辆。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市占率为62%,虽然低于64%,更远低于70%,但依然占据了绝对优势。美国电动车市第二大畅销品牌是雪佛兰,旗下雪佛兰Bolt EV及其衍生车型Bolt EUV一季度销量接近2万辆。紧随其后的是福特同期销量接近1.1万辆,热销车型包括福特F-150闪电、福特野马Mach-E等。第一季度,在美国车市电动汽车销量过万辆的品牌只有上述3个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现代和起亚在美国电动车市的销量不错,但一季度却出现同比下滑。相比之下,德系的大众、奥迪、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品牌均实现强劲上涨,尤其是大众ID.4单款车型销量接近1万辆,同比增长逾两倍。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美国去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只有最终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才能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公布的细则及补贴名单显示,受益者均为美国本土汽车厂商,而欧洲、日本和韩国的车企没有一家进入名单。在美国,电动汽车畅销车型的价位通常为4~5万美元,7500美元的补贴对于车型的竞争力不言而喻。因此,该补贴名单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美国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将超过行业平均增速。考虑到多家车企密集的投资计划及上新计划,预计美国电动汽车销量高速增长的临界点可能很快就会到来。当前,大众、现代等跨国车企都在北美加码投资,推动电动汽车在当地实现本土化生产。

车型篇

比亚迪占据1/3榜单

五菱“国民神车”失速

得益于降价提升销量在全球新能源畅销车型榜单上,特斯拉Model Y以碾压之势排在第一位,销量接近28万辆。特斯拉旗下另一款车型Model 3位居第三,较亚军一一比亚迪宋(纯电+插混) 销量差距不大,但同比增幅仅为4%。ModelY与Model3也是同期特斯拉的主力交付车型,两款车型占到特斯拉一季度交付量的97%,而Model S和Model X存在感日渐微弱,且销量下滑近三成。

比亚迪依然是一季度全球电动车型销量20强榜单的“大赢家”。除了宋,比亚迪还有元Plus、秦Plus、海豚、汉、唐等多款新能源车型上榜。此外,比亚迪在去年重启了腾势品牌,推出的首款车型是腾势D9,市场表现颇佳,这款新能源MPV连续销量破万辆。

而在中国被称为“国民神车”的五菱宏光MINIEV排名降至榜单第七位,该车曾是中国最为畅销的新能源车型也是上汽通用五菱不可多得的主力车型。不过,五菱宏光MINIEV一季度销量不足7万辆,同比下滑两成多,原因之一可能是竞品大幅增加,例如奇瑞QQ冰淇淋、东风风光MINIEV、长安Lumin等都分流了其销量其中,长安Lumin的销售情况不错,排在榜单第15位。

广汽埃安旗下车型销售势头良好,尤其是Aion S跻身前十,而Aion Y排在第12位作为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广汽埃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走到头部阵营,超过了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理想L9和理想L8则占据了榜单的最后两个席位。整体来看,20强中,中国品牌车型占到13席,其中仅比亚迪就占据了7席

外资品牌也在发力,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上榜的外资品牌车型包括:大众ID.4、沃尔沃XC40、大众ID.3、现代loniq 5、奥迪Q4 e-tron。这5款车型中,有3款来自大众集团。其中,虽然大众ID.4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不癌不火,但其在欧洲和北美颇为畅销也是大众集团进军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之一。

品牌篇

比亚迪与特斯拉断层领先

中国品牌市场集中度提升

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榜单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来看,比亚迪取代特斯拉,夺得冠军,销量逾52万辆,同比增长近一倍。与主要依赖Model Y与Model 3的特斯拉相比,比亚迪品牌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都十分热销。除了该主力品牌外,比亚迪还重振腾势品牌,并推出了高端品牌仰望形成多品牌矩阵,覆盖多个细分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包含比亚迪、腾势等品牌在内整个比亚迪企业销量突破了55万辆。

排名第二的特斯拉紧随其后,第三名宝马难以望其项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和特斯拉共同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1/3以上的份额。与比亚迪主要依赖中国国内市场不同,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多点开花”,尤其是年初的降价措施极大刺激了市场需求。在日前召开的股东大会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预测ModelY有望在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另外,特斯拉正在开发两款新车型马斯克称其将带来约500万辆的销量。

值得一提的是,德系品牌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宝马、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在品牌榜排名靠前,奥迪也跻身20强。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大众集团、宝马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高层产聚,公布了各自对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决心,以及加码中国市场的计划。

另外,由于五菱宏光MINIEV销量下滑,上汽通用五菱在品牌榜上也由去年同期的第三位滑落至第五位。相比之下,广汽埃安则从第12位跃升至第6位,且销量与上汽通用五菱相差无几,后续排名可能会进一步攀升另外,Stellantis旗下Jeep和标致两大品牌双双挤进榜单后半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品牌榜销量20强中,中国品牌从去年同期的11家降至8家。与去年同期相比,跌落榜单的品牌有4个,分别是东风、长城、奇瑞和小鹏,均为中国品牌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整合期,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流向产品力更强的企业。

最新交付成绩出炉!理想腾势卖爆了 小鹏零跑要反弹?

日前各大新能源车企纷纷公布5月交付量成绩单,多数品牌均能以同比、环比的双增长表现示人,应该说市场观望情绪已经得到了初步修复。

在此其中,比亚迪、埃安及理想的三巨头地位愈发夯实,三者已然跟其它新势力品牌拉开了相当大的差距。

基于市场加速分化之下,哪家可以安然度过2023年呢?

从去年开始,理想的优秀已然被外界称赞了太多遍,而该品牌在5月再度呈现出大杀四方的强势表现,销量同比增长146%、环比增长10%至2.83万辆,距离破3万辆仅一步之遥。

此前李想曾在财报会上说到,6月理想有望实现月交付量破3万辆的目标,照此势头来看,此话兑现的可能性几乎是板上钉钉。

在此基础上,在5月成绩单公布以后,李想再发文称“今年内挑战4万辆/月”,这结合他此前说过“无论是订单量还是交付量,理想连续三周1000辆/天已经站稳”,可预见接下来理想的月交付量或将稳定在3万辆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L7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交付量破万,而在劲敌换代蔚来ES6上市当天,李想表示L7今年十月份将做到2万辆/月,并且呼吁供应商及时将产能跟上,如此“狂言”足以说明了理想的绝对强势。

不难预见,今年除去BBA之后,理想将很有可能攀上豪华品牌销量榜的殿军位置。

此外与理想保持着一般市场势头的还有腾势,该品牌在目前仅有D9一款MPV的情况下,已连续3个月实现交付量破万辆,其中5月交付了1.1万辆D9,销售均价超过42万。

此举在使得腾势成为首个MPV单月冠军的中国豪华品牌之余,该品牌亦创造了新能源豪华品牌最快破5万量的交付纪录,过程仅耗时7个月。

在腾势D9坐上“35万级豪华MPV冠军”以后,其今年的另一发力重点离不开是腾势N7,后者将于月底上市、7月开启交付。

据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判断,N7在交付初期的月交付量大概在5、6千左右,9、10月份有望实现过万,加上年底推出的N8,腾势将能达到月销3万辆的水平。

由此来看,腾势的品牌向上可以说是胸有成竹了。

在腾势D9以“35万级豪华MPV冠军”自居之后,另一边厢的极氪亦不甘落后,后者的5月交付量同比增加100%至8678辆,连续4个月保持同、环比的双增长。

极氪表示,自身稳居中国豪华纯电品牌冠军位置,其中极氪001蝉联3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冠。

相较于腾势还有插混车型支撑,极氪则凭借全系纯电产品取得如此成绩,加上001平均订单金额达33.6万、009达到52.7万,应该说极氪成绩的含金量还是比较突出。

截止今年前5个月,极氪累计交付了3.2万辆,而随着更入门的极氪X将于本月交付,该车的到来能否助力品牌完成年销14万辆的目标,值得期待。

比起理想、腾势和极氪的大好势头,同样瞄准了高端豪华市场的蔚来及问界在步入2023年以后则放缓了步伐,其中蔚来所遇到的挑战尤其之大,该品牌自2月开始就出现了交付量持续下滑的态势,5月成绩为6155辆,比上个月还少了500台。

具体来看,蔚来当月交付了2396辆SUV和3759辆轿车,显然NT 2.0平台仍需要有一个爆款的出现。

尽管5月底上市的换代ES6在技术升级之余,起售价还较之上一代车型下调了近2万元,但基于不少配置要通过选装来实现,这点也使得外界对该车抱以了两极分化的看法。

其中李想在换代ES6上市当晚发文L7有望破2万辆/月,此举多少看出了如今蔚来市场境况之尴尬,蔚来该如何破局这点仍具有不少不确定性。

至于问界方面,虽然今年以来其表现有着一定起伏,但该品牌5月交付量环比增长22.7%至5629辆,并且近来耗时15个月完成十万辆整车下线,官方由此自称是“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应该说问界已经看到了反弹在即的曙光。

余承东对此表示,“其他人对我们会经历‘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的过程,现在到了‘看不懂’的阶段,而‘追不上’还得长期努力。”

在此其中,下半年将上市的、顶着“1000万内最好SUV”头衔的问界M9能否帮助问界重新占得市场高地,此举或将很大程度奠定问界的市场地位。

在新势力高端豪华的队伍当中,如今理想正以绝对强势追赶着价位相近的BBA,另外极氪有望借入门的极氪X进一步提振销量,至于腾势也将进军主流的SUV市场,可预见接下来这三强仍将保持着不俗的增长势头。

至于蔚来和问界在今年余下出牌机会有限的情况下,两者该如何重新焕发出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市场表现,相信这会是外界保持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放缓增长步伐,同时美联储保持高利率的金融条件下,这对于实力有限的新势力来说可谓尤其不利。

其中在步入2023年以后,关于天际、爱驰、威马的财务危机消息已经不绝于耳,如此行业出清信号对于任何一个新势力品牌而言都是不容忽视的。

对此,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出现下滑势头的小鹏尤其备受关注,好在近来该品牌重新走上增长通道,5月交付量环比增长6.03%至7506辆,这也是小鹏连续3个月稳居在7000辆以上。

官方表示,P7i的出货量较上月有了大幅增长,6月将进一步加快P7i的交付速度。

更重要的是,小鹏G6将于本月完成上市,7月开启交付,其中何小鹏认为G6将成为中国 20-30万元新能源SUV市场最受瞩目的热销爆款,销量将达到P7的2到3倍。

按照何小鹏预计,Q3小鹏整体有望达到月付1.5万辆,Q4则提升至2万辆/月,全年有望以同比增长20%至14.5万辆的成绩收官。

可以说,G6将是扭转今年小鹏成绩同比下滑势头的重要一环,也是输不起的关键一仗。

跟小鹏今年情况类似的还有零跑,后者在今年初的表现较之去年也是出现了一定的退坡,不过零跑反应迅速,三月初便通过全系推出新款车型来完成价格调整动作,借此来彰显其高性价比标签。

从5月成绩来看,这次零跑调价及增设增程版的做法取得了不俗成果。

上月零跑交付量同比增长20%、环比大增38%至1.2万辆,其中C系列交付超1万辆,C11车系占超过7100辆,反之原来的主力小车T03则降到2000辆左右,这般销量结构无疑将大为改善到零跑的财务报表。

当然在零跑产品结构升级之余,T03销量占比下滑的原因,还离不开是受到比亚迪海鸥和五菱缤果这般新晋竞品的打击。

目前就A0级纯电小车市场来看,比亚迪和五菱的黄雀捕蝉之势相当明显,无论是零跑T03还是哪吒V都很难再有抗衡之力,如果两者仍想保住过去的市场席位,及时换代才是不二之选。

虽说哪吒V的市场后劲渐显乏力,但哪吒在5月的交付量依旧同比增长18%至1.3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占2042辆,另外哪吒GT也交付了1716辆,新车表现直逼哪吒S的月付2000辆水平。

对此,哪吒CEO张勇透露随着哪吒GT的产能提升,6月该车将力争交付超3000辆,以在跑车细分市场上实现“遥遥领先”。

结合今年至今哪吒的表现来看,该品牌基本稳定在月付1万辆的水平上,其中前几天官方也宣布第30万台车正式下线,整体保持了不错的发展势头。

不过也有消息指出,哪吒每月公布的交付量跟实际上险量有着较大出入,如果属实,显然哪吒仍需找到新的突破口。

近日有媒体报道指哪吒或在6月赴港IPO,募资金额10亿美元,不过目前官方只表示“不予置评”。

对于哪吒来说,

头部车企争相加入,新一轮价格战又“杀疯了”

2023年,绝对是中国车市格局重塑的关键一年。

一季度,受特斯拉降价影响,叠加“国六A”清库存,以及车企和地方***对汽车消费的联动补贴,汽车行业爆发惨烈价格战,从新能源汽车到燃油车,从平价品牌到豪华品牌,前前后后有近50家主流车企的上百款车型加入。

虽然最终,这场“大乱斗”对车市整体销量并没有起到比较明显的提振作用,却极大地冲击了合资品牌,使得主流合资车企油转电进程在随后几个月显著提速。不仅如此,这场价格战还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合资车的价格体系,许多热门车型价格一度跌至历史最低点,其中大众ID.3在德国的售价甚至比中国高近20万元,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本文由作者笔名:试车网 于 2024-04-12 09:55:2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4che.online/zixun/7ed5f7ec00565e1a.html

相关文章